杏吧_性吧_sex8_杏吧有你春暖花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同城上门

  • 私人约炮

  • 高端约炮

  • 澳门新葡京

  • 同城约炮

  • 杏彩体育

  • 杏彩娱乐

  • 皇冠体育227

  • 澳门新葡京

  • PG電子PG.cc

  • 蜜蜜直播

  • 澳门新葡京

×

选择推广文案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https://www.chinase.space/?x=0

×
加入VIP
来啦
3898
查看: 9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扇随笔]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关闭 [分享提现领取免费VIP]

等级:杏聊群管理員

Level 12

827

主题

1万

帖子

4258

积分

杏聊群管理員

积分
4258

六扇门高级群活跃青铜会员峥嵘岁月建筑大师白银会员建设巨匠德高望重德隆望尊辉煌荣誉终身成就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11:13:54 | 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杏吧有你,春暖花开!马上注册,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诸多典籍中都出现过。它的意思是说,过去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失败的教训可以汲取,这种做法就像人们平时照镜子一样。《旧唐书·魏徵传》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这种意思的另一种表达,其实质就是指古为今用、以史为鉴。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向历史寻求借鉴的意识。《诗经·大雅·荡》载:“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周书·召诰》中详细记载了周人的这种借鉴意识:“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监”是“鉴”的假借字,《说文》谓“监”为“临下也”,字形像一个人瞪着眼向下看,与“鉴”字同为以水为镜以“照形”的意思。后来孔子也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先秦时期有专门记事的“史”,其职能之一就是以资借鉴,《礼记·曲礼》曰“史载笔”,《王制》曰“大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这种以往事为借鉴的做法,在后来“通古今之变”的《史记》中体现得更为充分。

  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事情。那么,我们通晓“古事”,何以能够知今?或者说,我们所观察和记录的历史,何以能够用为借鉴?

  《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伐纣取得成功后,“自夜不寐”,周公就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未定天保,何暇寐!”结合《尚书·周书》相关内容,武王的意思是说,夏朝曾有天命,百姓也拥护,但到了桀的时候,“惟不敬厥德”,天命转给了殷商;商汤获得天命之后,至王位传至殷纣时,也因不敬“德”,天命又丢失了;现在天的大命转到了周人手里,那么周人该怎么做,才不重蹈夏殷的覆辙呢?这里,周武王通过比较夏殷的历史,看到了天命对象的可变性,也看到了天命的不变性及其“惟德是辅”的特征。这种异中见同、变中有常的比较,显然是周人对“古事”的一种借鉴。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发现“古事”之所以能用以为鉴,首先是因为人类在各种历史活动中的确存在着许多共性。诸如衣食住行、婚姻、宗教、战争与和平等,借鉴者如果对这些“古事”进行特定层次的截取与对比,自然可以得出能够参考的经验或教训。其次,“古事”能为借鉴,总是基于“今”的需要而产生。王充在《论衡》中说:“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现实中“今”的这种需要,经常包含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而与之相似的“古事”又往往是其中一种可能性的实现,是一种相对确定的已发生的事实。“古”与“今”两相比较,很容易作出规避或采纳。

  既然历史能够借鉴,那么我们通过“古事”可以借鉴到什么呢?答案似乎多种多样,但就其大要而言,除了“明得失”与“知兴替”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是非、善恶等方面的借鉴。《易·大畜》载“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孔颖达疏曰:“多识前代之言,往贤之行,使多闻多见,以畜积己德,故云‘以畜其德’也。”据《国语·楚语》,申叔时在答傅太子时说:“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善恶、是非是价值判断,属于道德理性;得失、兴替往往与真假判断相连,属于历史理性。人们具有了这两方面的相关认识,就会对历史作出相对正确的判断,并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当下或未来。

  当然,历史之为用也具有有限性,滥用或歪曲历史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防止对历史的滥用和利用,最重要的是要对历史采取求真务实的态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了这样一件史事:齐国大臣崔杼杀了齐国的国君。为了阻止大史将此事记载下来,他残忍地连续杀害了两位秉笔直书的大史。但面对血腥杀戮,“其弟又书”,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求真精神。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推崇求真,并非要恢复“不多不少”式的客观历史,而是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是要“苟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尽可能地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以追求历史之真理。

打赏

参与人数 1金币 +3 收起 理由
佐仓绫音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打赏

[url=read-htm-tid-1828271.html][/url]
————————————————————————————————————————————————————————————————————————————————
【如何成为杏吧13级会员(永久VIP)】【喜迎18周年庆 杏吧新LOGO由你定!!!】【回家045.com】永久中文网址
回复 + 1贡献

使用道具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X
TOP 加入VIP
签到中心
杏彩体育
( RMB)购买成功!!
×
百年杏吧看书送VIP金鼎财富犀牛跑分杏彩体育杏彩娱乐后宫导航杏书宝典杏吧APP

小黑屋|Twitter|纸飞机|广告商务|加入我们|2257|DMCA|Archiver|杏吧-华语第一成人社区

GMT+8, 2024-9-21 22:37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