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吧_性吧_sex8_杏吧有你春暖花开
标题:
年年圣诞
[打印本页]
作者:
fox108
时间:
2017-2-2 11:13
标题:
年年圣诞
2016,未了愿
人人都有未了愿,“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些俗语才会成为不朽的名言。
2016,圣诞近了,又是一年。每个圣诞夜读经,我都会把《新约》的主祷文当做一篇“未了愿”,基督向上帝祈求,其实也是向人间许愿,心情之虔诚,语气之恳切,足以感动一切关怀天下苍生的人。这是一种文学的感动,可以与宗教信仰无关。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也许永远不能实现。
有文学修养的人可以在许多文件中得到这种感动,例如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遗嘱虽是由他人执笔,但执笔人长期追随中山奋斗,受其感召,心念相通,下笔成文自然契合,这就具有了文学性。这位革命领袖不夸述“已成”,只嘱托“未成”,殷殷拳拳,谆谆念念,任何一个想建立合理社会、想树立国家尊严的人读了,他的心大概都会恻然怦然,他不一定非得是国民党员。
诸葛亮的《出师表》若从“未了愿”的角度去读,那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唐代诗人咏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得其三昧。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是一篇“未了愿”,由写景而言志,这才将境界扩大,调门拔高,在同类作品中列为“观止”。至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更是显而易见,毋庸细表了。
我读《孟子》末段,惊为最别开生面的一篇“未了愿”。他先“发明”一条历史定律,认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他由尧舜说起,然后历述圣君贤相,数到孔子以后,竟然没有一个人物符合他的史观。最后他感叹:“然则无有乎尔!终亦无有乎尔!”声音节奏竟有要哭出来的样子。我并不认同他的历史定律,但是他盼望天下大治、百姓安乐,情词迫切,如果他想哭,我亦泫然。
我也有个未了愿。在我老耄之年,希望有一间房子,地板铺上日本式的榻榻米,没有任何桌椅箱柜,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一本书,只有一个枕头,四壁没有字画,没有照片,没有任何纪念品,只有米黄色窗帘。我赤足袒腹徜徉其中,没有任何思虑。这里不是上帝左边,也不是上帝右边,这里是上帝脚下,我把“脚下”解释为阶下,接近上帝,看不见上帝,上帝也看不见我。每年的圣诞前夜,我都有一次祷告,向列祖列宗祷告,向大圣大贤祷告,无所求,只希望他们倾听。
2015,被阴影笼罩的圣诞灯光
西方社会,基督教是他们主要的宗教信仰,由宗教信仰衍生出一种生活方式——毎年年底,从感恩节到圣诞节,他们越来越欢乐,越来越自信,好像也越来越温良平和。可是2015年风云骤变,感恩节前,恐怖分子袭击巴黎,巴黎的足球场、戏院、酒吧、餐厅,6个地点发生多起枪击和爆炸,10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以西方国家为死敌,把基督教的精义当做西方国家的软肋来攻击,这是他们的战略,以后西方国家的每一个重要节日、每一次重大庆典,都将罩上恐怖的阴影。之后的每一个圣诞夜,霓虹依旧,乐声依旧,但冥冥之中总是多了一些不安的成分。
人世不止有幸福安适,也有痛苦灾害,不止有仁爱善良,也有残暴罪恶,那么一切责任也要归于上帝,那么上帝岂不是对罪恶也要负责?据说,巴黎发生的悲惨事件使英格兰国教会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尔比对“神啊,你在哪里”提出疑问。他本应该是回答问题的人。法国人一向自命为“教会的长女”,跟天主特别亲近,因之,惨案发生在法国,令一生养尊处优的大主教受到特别的震撼。一个新闻记者趁他在“震撼的眩晕中”穷追一句:“你是否怀疑上帝存在?”他居然回答:“啊!是的!”好,这一下子那位记者弄到了大新闻。这条消息应该还有后续发展,大主教去函更正,读者投书讨论,我们都无从得知,只知道新闻记者厉害,大主教应该防他一手。
圣诞节,我打开电视,看看“伊斯兰国”做什么,还好,没他们的事,只见报佳音的队伍唱着歌走过。圣诞夜果然是平安夜,“天上荣光归真神”,可以,但必须“地上平安人蒙恩”,地上平安是天上荣光的光源。今夜平安,夜夜平安,平安而已,怎会那么难?如果“大卫杀人千千,扫罗杀人万万”始可得到一时的平安,天上也没有什么荣光可言。
四方亲友用E-mail传来“圣诞快乐”,善心美意,尽在其中。我想,当年第一代欧洲移民远渡重洋,来到冰天雪地之中,餐桌上能有玉米和火鸡肉,他们确实觉得快乐,心怀感恩。如今面对恐怖分子的尖刀炸药,谁能真正快乐得起来?“伊斯兰国”的父老兄弟姊妹快乐吗?与世界为敌,自己也遭受着轰炸,他们应该有人呼叫:“阿拉!你在哪里?”快乐!共存同乐!彼此都释放了自己吧。那一天来到的时候,我想大家都愿意“一切荣光归于上帝”,同时“一切荣光归于阿拉”。
欢迎光临 杏吧_性吧_sex8_杏吧有你春暖花开 (http://www.ddhuboi.live/)
Powered by Discuz! X3.2